本科生教育
    专业设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设置 >> 正文
    人工智能专业介绍
    2025年04月18日 17:44

人工智能专业(080717T

一、专业介绍

必赢线路检测中心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设立于2021年,前身是2019年设立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遵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建设,2022年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

专业代码:080717T

专业名称: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二、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不少于3年,最长不超过8年。

学生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达到规定要求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人才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人格健全、基础宽厚、专业精通,具备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人工智能专业领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应用能力,能够在人工智能及相关专业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管理、维护和技术支持的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经历5年左右,能够达到如下目标:

目标1能够发现、分析与解决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生产等问题,对复杂工程项目提供系统性、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成为专业技术骨干。

目标2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在工程实践中能够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影响,遵循工程伦理与职业规范,对实际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与决策

目标3在跨文化、跨学科团队协作中体现包容性,理解多元文化,灵活运用现代信息化工具,组织协调团队,创新性地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目标4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适应现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通过不断学习持续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扩展国际视野,有效地解决工程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


四、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满足如下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1. 工程知识:掌握从事人工智能领域工程技术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计算和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针对具体的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能够将这些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推演、分析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第一性原理,识别、判断、表达和分析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通过文献检索与研究,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分析过程的影响因素,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以提供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掌握人工智能领域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和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单元和系统,创新性地设计解决方案,并综合考虑健康与安全、全生命周期成本与净零碳要求、法律与伦理、社会与文化等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能够根据对象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和正确地采集实验数据,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信息技术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对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模拟和测量,并能够理解分析其局限性。

6. 工程与可持续发展: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基于人工智能专业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分析和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对健康、安全、环境、法律以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伦理和职业规范:有工程报国、工程为民的意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理解和应用工程伦理,在人工智能领域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履行责任。

8.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样化、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体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 沟通:能够就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理解、尊重语言和文化差异。

10.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项目相关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理解人工智能领域工程活动中涉及的重要经济与管理因素,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加以应用。

11.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追踪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动态,理解广泛的技术变革对工程和社会的影响,适应新技术变革,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数学基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智能系统、自然语言处理、工程认知与创新实践、人工智能课程设计、机器学习课程设计、智能系统课程设计、人工智能综合实践等。

六、就业及深造

毕业生培养计划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接轨,就业前景良好,能在科研、教育、高新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控制、智能人机交互和智能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开发应用工作。毕业生可以报考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自动化、计算机等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研究生,学习成绩优秀者可直接被推荐成为本校或国内知名高校硕士、直博或硕博连读研究生,部分学生以交换生方式或者其他方式出国留学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