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080703)
一、专业介绍
必赢线路检测中心通信工程专业设立于2002年,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是必赢线路检测中心首批按照新工科理念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建设的专业之一,2019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获受理,通信工程专业已完成工程教育认证专家进校考察,目前通信专业所有课程都遵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建设。
专业代码:080703
专业名称:通信工程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二、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不少于3年,最长不超过8年。
学生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达到规定要求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三、培养目标
必赢线路检测中心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熏陶以后,具有“通识基础、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
通信工程专业面向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领域发展的人才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人格健全、基础宽厚、专业精通,具备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信息通信专业领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应用能力,能够在通信、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管理、维护和技术支持的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通信工程本科生毕业五年后能达到的目标:
1. 具有较为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能从事信息与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工作。
2. 具备移动通信系统、通信网络、物联网及信息系统等领域系统及设备的分析、设计、开发与应用能力,能够对复杂工程项目提供系统性、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3. 具有良好的团队沟通和一定的领导能力,能组织实施和管理信息与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的项目。
4. 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和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能持续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四、毕业要求
根据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如下1项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计算、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通信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第一性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复杂通信工程问题开发和设计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体现创新性,并从健康与安全、全生命周期成本与净零碳要求、法律与伦理、社会与文化等角度考虑可行性。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通信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通信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通信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可持续发展:在解决复杂通信工程问题时,能够基于通信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分析和评价工程实践对健康、安全、环境、法律以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伦理和职业规范:有工程报国、工程为民的意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理解和应用工程伦理,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履行责任。
8.个人与团队:能够在多样化、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沟通:能够就复杂通信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理解、尊重语言和文化差异。
10.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项目相关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理解广泛的技术变革对工程和社会的影响,适应新技术变革,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专业核心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系统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微波技术与天线、信息论、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工程认知与创新实践、通信工程综合实践等。
课程设置详见培养方案。
六、就业及深造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各类信息通信系统、通信电子设备的研究、开发、设计、管理与应用。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2024年本专业本科就业率为87.39%,学生就业去向主要涉及通信运营商、现代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电子信息类科研院所、其他高新技术科技产业公司、企事业单位等。毕业生可以报考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等专业研究生,学习成绩优秀者可直接被推荐成为本校或国内知名高校硕士、直博或硕博连读研究生,部分学生以交换生方式或者其他方式出国留学深造。